2022年,房地產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調整,房企普遍迎來生存大考。在巨大的市場壓力下,大量民營房企出險,能夠堅守信用底線、保持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寥寥可數,碧桂園便是其中之一。
3月30日,碧桂園發布的全年業績公告顯示,2022年,該公司錄得4303.7億元的收入及26.1億元歸屬于股東的核心凈利潤。全年實現3574.7億元的權益銷售額,交付近70萬套房屋,高居行業榜首。
最困難的時刻已過,新掌舵人下的碧桂園已然有了完備的戰略藍圖。3月30日,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,房地產行業仍是支柱性行業,碧桂園接下來三至五年的主要戰略是行穩致遠,圍繞三張表做好管理,同時圍繞著市場、競爭對手和客戶做好戰略優化。
同時,布局耕耘已久的科技智慧建造體系能有效助力開發業務的提質增效,為碧桂園下一步業務布局拓展新空間。未來,代管代建業務也會成為其業務重點之一,碧桂園表示將充分發揮廣泛布局的優勢,積極對接市場需求,全力參與保障性住房等代管代建業務,以做一成一的心態穩步推進新業務的發展,培養新的業務增長點。
保持銷售韌性
回款率連續七年90%以上
在樓市寒冬中,碧桂園整體經營保持穩健,守住了產品交付、債務償付、經營安全的底線,展現出優質房企的韌性與實力。
年報數據顯示,碧桂園全年共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額約3574.7億元,權益合同銷售面積約4450萬平方米。全年總去化率達65%,權益回款金額約人民幣3324.8億元,權益銷售回款率93%,連續7年達到90%以上。從核心盈利指標來看,報告期內碧桂園實現營業收入4303.7億元,毛利、股東應占核心凈利潤分別為328.8億元、26.1億元。
2022年房地產市場疲弱、需求不振,房企在銷售端面臨極大壓力。克而瑞統計顯示,行業TOP100房企2022年累計銷售規模同比降低41.6%,業績普降態勢明顯。行業面臨困境,碧桂園也很難獨善其身,不過相對而言其跌幅低于百強房企平均跌幅水平,凸顯公司韌性。2022年,集團連同其合營企業和聯營公司累計交付近70萬套房屋,交付量高居行業榜首。
隨著系列支持性政策陸續出臺,加上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,經濟復蘇帶動市場需求逐步釋放,春節后房地產市場形勢已出現企穩向好態勢。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,2023年頭兩個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同比下降4.8%,較去年同期降幅大幅收窄29.2個百分點,其中TOP100房企2月單月銷售額環比、同比均實現明顯增長,市場回暖苗頭初現。
2023年2月,碧桂園實現權益合同銷售金額約248.5億元,在新推盤較少的情況實現權益銷售環比增長,呈現恢復向好態勢。春節過后,碧桂園各項目有序復工復產,截至3月3日全國已復工項目標段數達1343個。
聚焦一二線核心城市
權益可售資源約9555億元
隨著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成長速度放緩,以及面對政策端的變化和區域的分化,碧桂園在投資上更趨穩健,也更加追求健康的財務水平。
截至2022年底,碧桂園權益可售資源約9555億元,另有潛在權益可售資源2528億元,合計約1.2萬億元,其中75%位于五大都市圈,可支撐公司未來的發展需求。
楊惠妍在報告中表示,未來公司整體投資將會圍繞人口流動、產業布局、經濟基礎、庫存情況等城市核心變量進行優中選優,進一步聚焦一二線核心城市及三四線城市核心區位,實現增量資產的效益兌現。
2022年,碧桂園分別在佛山、張家口、蘭州等地獲取低溢價率的土地,共計新獲取9個項目,權益地價約人民幣61億元;新獲取土地按權益地價來看,71%分布在一二線城市。
集團總裁莫斌則在發布會上透露,計劃在3-5年的時間內,將公司一二線對三四線的貨值比例提高至50%比50%,用優質的土地資源支撐公司未來業績的穩健發展。
“未來3-5年,在核心競爭力方面,首先要提升全產品力,特別是一二線的產品,為此公司也組織了非常強大的團隊。另一個核心競爭力就是成本力,未來要保證在不降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情況下,讓公司有更好的競爭力。”楊惠妍補充道。
莫斌表示,碧桂園將對各能級市場需求進行精準預判,并以產品類別、戶型為顆粒度對客戶偏好進行有效供貨,更好滿足居民的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。接下來,公司將在一二線做高確定性的項目,打造新的獨立產品體系,匹配剛需和剛改需求;在三四線做改善型需求的好房子,突出公司標準化和成本力的競爭優勢。
科技建造鑄競爭壁壘
代管代建具有先天優勢
科技建造也是碧桂園走有質量發展之路的重要一環。2022年6月,該公司將旗下建筑子公司和原博智林旗下的總包單位進行整合,成立了科技建筑集團。其打造的科技智慧建造體系積極響應國家智能建造發展戰略,依托建筑機器人自動化施工,提供全產業鏈智能建筑解決方案,推動產業生態升級,目前已擁有建筑機器人、新型模板體系、BIM數字化技術、新型工業化、智能裝備五大核心業務。依托這一核心優勢,碧桂園優先進入第一批24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,搶先占領智慧建造細分市場輻射周邊城市。
截至2023年1月,碧桂園已有33款建筑機器人投入商業化應用,服務覆蓋30個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超600個項目,累計交付超1700臺,累計應用施工面積超千萬平方米。
除了有效助力開發業務的提質增效,科技智慧建造體系也為碧桂園的代管代建業務打開了新發展空間。據悉,碧桂園布局代管代建市場已經超過7年,累計承接項目超150個,累計在管面積近1300萬平方米。自2022年以來,公司共計獲取5個新項目,預計貨值85億元。
楊惠妍指出,碧桂園是有做代管代建業務的先天性優勢,因為公司從創立起就是做設計到裝修交付全鏈條業務的。從戰略上來說,代管代建這類輕資產業務,中長期看也是平衡收入和利潤的方式。代管代建和科技建造一旦做成,都是非常有競爭壁壘的業務,是碧桂園的第二增長曲線,也是為公司中長期健康發展做鋪墊。
莫斌總結道,房地產行業經過去年一年的洗禮,的的確確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戰,碧桂園能夠堅持住,就說明原來打的基礎還是比較牢固的,做的一些預判也是到位的,但是市場下行的困難程度的確超出了預期。
“我們對自己也是不滿意的,今年交出的答卷也是不滿意的,我們會痛定思痛,總結反思。今年會繼續堅持戰略定力,我們一定會越做越好。”